登录 会员之家 登出

揭阳市-普宁青梅

信息来源:质检总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    发布日期:2017-07-24    阅读:3037次

普宁青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傲的梅花,扰乱了骚人的心,而普宁的梅景,更是让熟悉它的人痴狂。成片的梅花,壮观的美景,在山系林立的普宁都可以纵情欣赏。清明前后,梅花结出的果实便会成熟,成为可口的普宁青梅,不仅如此,普宁青梅更是代表了普宁人的优良品格:肉厚且柔软的青梅口感十足,就像普宁人民醇厚且柔情的民风;果皮柔韧不易破损的特色就像普宁人民坚忍不拔的好品质。普宁青梅,不愧为普宁的一张美丽的生态名片。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普宁青梅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133号

保护范围:广东省普宁市现辖行政辖区

产品标准编号:DB44/T 846.1-2010

       DB44/T 846.2-2010

 

地标地理

  普市种植青梅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广东省最适宜生产种植青梅的区域。

山好水好,青梅长得更好

  普宁青梅的主产区分布于南阳山系和铁山山系的南麓,该区山地辽阔、山清水秀,植被保存完好,灌溉水源水质清洁无污染。土层深厚肥沃,土壤多属微赤红壤土,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有机质含量高,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中上,全磷、速效磷中等,为普宁青梅生长发育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坐拥天然屏障,青梅成长无忧

  在山系南面系普宁市与惠来县交界的大南山,是一道天然的挡风屏障,能有效阻挡来自海洋的强台风,降低了台风对青梅的影响;冬季,青梅主产区北面有高耸的南阳山、铁山阻隔,挡住北风,有利于青梅的正常授花授粉。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普宁青梅能够丰产、稳产、优质的最大优势。

 

文化背景

历史悠久,梅业繁荣

  普宁青梅的栽培历史悠久,大约在700年前就已经有栽培。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出版的《普宁县志》第九卷土产篇 “果之属”中就有“普宁梅”的文字记载,这是“普宁青梅”名称的最早记录和历史源头。

  一百多年以前,普宁市南阳山区的高埔河一带,就以盛产青梅而闻名中外。当时,青梅种植面积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梅农将青梅收获后加工成梅脯,然后沿高埔河船运至惠来隆江河,经惠来神泉港转运到世界各地。民间曾流传“高埔河沉船,酸了隆江水”的话来形容当年普宁青梅数量之多、运载外销的繁荣程度。

梅声远播,梅景怡人

  普宁旅外华侨爱以家乡的土特产普宁青梅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久而久之,普宁青梅这一名称就在海内外各地广为流传。普市的“梅林”、“梅塘”、“梅峰”、“梅光”四个山区古镇自古以“梅”命名,更佐证了当地盛产青梅的悠久历史及其相当的栽培规模。直到现在,每逢腊月,普宁市青梅主产区梅林、高埔一带,绵延数十里,漫山遍野的梅花,如一望无际的雪原,芬芳迷人,梅香四溢,这就是有名的普宁八景中的“十里梅花香”。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众多慕名到此赏梅的海内外游客,以饱览此美景为快。

 

文化积淀

梅果药用价值丰富

  青梅的药用价值古人早已发现,在流传下来的医学巨著中也有相关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有记载,“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肠,有收敛生津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明确提到,“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咳止嗽、止痛止伤寒烦热,止冷热痢疾,消肿解毒之功效,可治三十二种疾病。而我们的传统中医学则普遍认为青梅有驱虫止痢、促进消化、除热烦燥、祛腐生肌、止烦渴等药理作用。由此可见,青梅从古至今,其丰富的药用价值都为人们所称道,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灿烂的梅文化

  梅果药用价值丰富,而梅花更具观赏性。凌寒傲霜、冰清玉洁的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竞相描画的对象,他们或歌颂梅花的傲骨,或借梅抒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境深远,逐渐形成了颇为灿烂的梅文化。李商隐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该诗暗含了诗人和早梅一样,也是先春而开,望春而谢,看到寒梅抒发了自己早秀先调的身世之悲。苏东坡的《红梅》:“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根拨送春来。”该诗作者则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青梅典故,家喻户晓

  青梅可口,尝起来脆脆的,有点酸,吃过的人再次见到,由于条件反射,口水自会情不自禁流出,俗话说,看人食梅,口水自滴就是这个道理。曹操算是对该原理运用得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了,他的“望梅止渴”不可谓不家喻户晓。据《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中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青梅能止渴,也能入酒,青梅酒更是功效多多,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曹操不愧是青梅的伯乐,早早就有关于他的青梅煮酒记载,据《三国志》记载:“建安5年,刘备‘学圃于许田,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刘备共论天下英雄”。这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典故的由来,青梅的这两个典故是青梅文化的色彩浓厚的一笔。

 

品牌建设

青梅品牌现状

  普宁市青梅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总产量2.3万吨,青梅已成为最大宗水果,连片种植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有15个,已基本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商品化生产格局,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市)级首位。现有较大型青梅加工企业二百多家,其中外向型企业64家,被评为省龙头企业2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兰花集团公司、锦顺食品有限公司、大立食品有限公司、合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15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

青梅——出口创汇拳头产品

  青梅生产加工制品主要有五大类别,分别为:青梅饮料--梅汁、酸梅汤等;梅洒类--原梅酒、低度梅酒等;盐渍类--咸水梅、低盐梅干、梅胚等;蜜饯凉果类--酥梅、蜜梅、话梅、陈皮梅、干湿梅、水梅、梅酱等;熏制类--乌梅、药用梅粉剂等。其中“酥梅”被外商誉为“凉果之珍品”。青梅产业初步完成由低值向外向型、创汇型的转变,果梅制品80%以上出口,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俄罗斯以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成为普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多举措推动青梅品牌建设

  为了增强青梅的市场竞争力,提升青梅品质,我市多举措齐施来建设普宁青梅品牌,增加品牌价值。一是加快农村合作社建立步伐。在青梅主产区的高埔、梅林、大坪和后溪等镇,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行政村建立农村青梅合作社,通过青梅合作社促进青梅行业的稳健发展。二是加大对农民种植的培训力度。加大对梅农的培训,提高梅农种植青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青梅的品质和收益。三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专业镇。充分利用青梅主产区的有利条件,制订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并打造一批专业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四是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试行采取同行业兼并或强弱兼并、重组等形式,组成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公司,引进资金和人才,努力培育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打造名牌企业,争取有企业能够上市,催生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五是成功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普宁青梅”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确保了普宁市原产地产品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大大提升了“普宁青梅”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青梅生产的收入,已成为普宁山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青梅为主的水果加工业,已成为普宁市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产业,它在普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坡度25°以下,光照充足的丘陵地、山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pH值5.5至6.5。

二、栽培管理。

  1.育苗:

  (1)砧木选择:采用梅的实生苗作砧木。

  (2)种子选择及处理:选择青竹梅、黄梅等品种的果实,待充分成熟后,将种子取出,并将种子清洗干净、凉干、沙藏,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播种。

  (3)播种移栽:播种后,当苗木高达6cm至8cm时,分床移栽。

  (4)嫁接管理:当砧木苗茎粗在0.6cm以上,于12月下旬至1月上旬进行嫁接,嫁接的接穗应从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的良种母本树上,采集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充实的营养枝,采用单芽切接法。

  (5)苗木出圃:出圃时间宜在11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出圃定植。

  2. 开挖种植穴,施足基肥:按株行距4m×5m开挖种植穴,植穴规格0.8m×0.8m×0.8m,埋压绿肥,施足基肥。

  3. 选择良种、配搭授粉树:选择软枝大粒梅、大青梅为主栽品种,白粉梅、矮白梅为优良授粉品种。品种搭配是:主栽品种占70%至80%,授粉品种占20%至30%。

  4. 施肥:

  (1)幼年树施肥:幼年树于新芽萌动及叶片转绿期各施肥一次,以有机肥为主,新梢萌发前株施土杂肥25kg、或豆饼0.25 kg,配合磷、钾、钙、镁肥施用。

  (2)结果树施肥:结果树施肥,重点施好花前肥、壮果肥、采果肥,壮梢保叶促花芽分化肥。

  (3)保叶保花芽分化肥:6月至9月每月施一次,每株施复合肥0.1kg至0.2kg。

  5. 整形修剪:幼年树经2年或3年整成自然开心形树冠。结果树修剪实行“一年二剪”,夏剪在采完果15天内完成,冬剪在11月至12月中旬现蕾前进行,对超过30cm的徒长枝剪去1/4或1/3,以促吐中、短果枝,剪去枯枝、病虫枝,疏删过份密集枝群,保证梅树通风透光。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三、采收。

  采收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应分期分批采果,做到足熟采收,先熟先采,轻采轻放。

四、加工。

  1. 腌制:

  (1)鲜果采摘后,要当天腌制处理。

  (2)经分级机分级,分为特大级(LL)、大级(L)、中级(M)、小级(S),然后按不同级别分池腌制。

  (3)经清洗分级后的梅果分别不同的规格,送至腌渍池,边加入梅果,边均匀加入食盐,加食盐标准:100kg梅果加食盐26kg至28kg。

  (4)腌制时间:60天以上。

  2. 晒制:

  (1)将腌制好的梅果捞起,放在温室晒棚晒3至5天。

  (2)翻果。用手将梅果轻翻,确保梅果受晒均匀,上、下午各翻果一次,当梅果晒至含水量为60%至62%。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级别   

   项目

A级品

B级品

色泽

肉厚皮薄,鲜艳、有光泽,

均匀良好,呈淡黄色

肉厚皮薄,有光泽,尚均匀,

呈淡黄色或棕黄色,允许少量淡褐色。

形态

果形圆整、饱满

果形较圆整、饱满

果面

无梅胶果和破裂果,

无明显斑点

梅胶果和破裂果不超过3%,

斑点面积不超过果皮面积的1/6

  2. 理化指标:

       项目

  级别   

规     格

缺陷果

(%)

水分

(%)

果实

(粒/ kg)

级差(%)

A级LLLL

≤50

≤5

≤10

60-62

A级LLL

≤51-65

≤5

≤10

A级LL

66—90

≤5

≤10

A级L

91—140

≤5

≤10

A级M

141—220

≤5

≤10

A级S

221-400

≤5

≤10

B级

统庄

(果面允许带有斑点)

≤10

C级

除了A级、B级以外的果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