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4-8月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省级监督抽检情况通报
2014年4-8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我省生产的茶叶、大米、小麦粉、挂面、其他粮食加工品、淀粉、酱类、啤酒、食糖、食用植物油、月饼等11类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共抽检547家企业的679个批次的产品,合格621个批次,不合格产品58个批次,总体批次合格率91.5%(含:仅标签不合格16个批次),其中:实物质量不合格42个批次(不含标签不合格16个批次),实物质量批次合格率93.8%
从总体上看,本次抽检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未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二是添加剂使用超标,三是卫生指标不合格,四是品质不达标。
一、茶叶
共抽检我省196家企业生产的209个批次的产品,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为:杀螟硫磷、乙酰甲胺磷、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溴氰菊酯、感官、灰分、水浸出物、水分。
二、大米
共抽检我省60家企业生产的82个批次的产品,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为:矿物质、色泽气味、铅、汞、黄曲霉毒素B1、镉。
三、挂面
共抽检我省20家企业生产的27个批次的产品,发现5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标签。检验项目为:标签、铝残留量、铅、过氧化苯甲酰。
四、酱类
共抽检我省5家企业生产的5个批次的产品,发现1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标签。检验项目为:标签、氨基酸态氮、食盐、总酸(以乳酸计)、总砷(以As计)、铅、水分、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及其盐、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脱氢乙酸、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五、啤酒
共抽检我省5家企业生产的7个批次的产品,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为:原麦汁浓度、酒精度、浊度、总酸、香气和口味、双乙酰、甲醛、透明度、二氧化碳、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蔗糖转化酶活性。
六、其他粮食加工品
共抽检我省16家企业生产的20个批次的产品,发现1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标签、大肠菌群。检验项目为:标签、无机砷、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
不合格项 大肠菌群 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七、食糖
共抽检我省1家企业生产的2个批次的产品,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为:标签、感官、总糖分、蔗糖分、还原糖分、不溶于水杂质、螨、二氧化硫、霉菌、酵母、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八、食用植物油
共抽检我省5家企业生产的5个批次的产品,发现2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过氧化值、酸价。检验项目为:标签、水分及挥发物、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加热试验(280℃)、含皂量、烟点、苯并芘、总砷、铅、溶剂残留、黄曲霉毒素B1、脂肪酸组成(麻油、核桃油、茶油检)。
不合格项目:(一)酸价:酸价是油脂水解程度的指标,酸价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好,酸价超标,说明油的精炼程度或新鲜程度不够,或者贮存条件控制不当导致酸败。
不合格项目:(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表示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过氧化值越高说明样品被氧化而变质的程度越大。造成过氧化值超标原因可能是企业精炼程度、或者成品贮存环境温度不合适,使油脂氧化加剧导致超标。
九、小麦粉
共抽检我省43家企业生产的45个批次的产品,未发现不合格。检验项目为:含砂量、磁性金属物含量、面筋质、脂肪酸值、铅、过氧化苯甲酰。
十、淀粉
共抽检我省2家企业生产的2个批次的产品,发现1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检验项目为:标签、酸度、灰分、蛋白质、白度、粘度、二氧化硫、砷、铅。
不合格项 二氧化硫:为保证消费者健康,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类物质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及允许最大残留量。如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掌握好二氧化硫类物质的使用量、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色泽、延长食品贮藏期限或为掩盖劣质食品,不顾标准限制,超量使用二氧化硫类添加剂,就有可能造成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十一、月饼
共抽检我省194家企业生产的275个批次的产品,发现35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馅料含量、酸价、铝残留量、菌落总数、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脱氢乙酸和山梨酸)。检验项目为:酸价、过氧化值、铝残留量、馅料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毒素B1、双乙酸钠、丙酸及其盐、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纳他霉素。
月饼专项监督抽检主要不合格项目说明
一、馅料含量
馅料含量是指月饼中饼馅质量占月饼总质量的比例,GB19855-2005《月饼》规定,广式月饼馅料含量≥70%,苏式月饼馅料含量≥60%,本次抽检发现28个批次的样品达不到标准的规定,说明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或者故意偷工减料。
二、酸价
本次抽检的月饼产品有5个批次样品检出酸价超过国家标准≤5mg/g的限量规定,检出值为5.9mg/g至25mg/g。酸价是油脂水解程度的指标,酸价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好,酸价超标,说明加工月饼用油的精炼程度或新鲜程度不够,或者加工后的月饼贮存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酸败。
三、铝残留量
本次抽检的月饼产品有1个批次样品铝残留量超过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100mg/kg的限量要求,检出值为222.8mg/kg。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日常膳食中的含铝食品对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机会不大。但对于长期食用高铝食品的消费者应予以关注。
四、菌落总数
本次抽检的月饼产品中有1个批次样品菌落总数超标。菌落总数属于指示性微生物,非致病菌,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月饼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产品的原料、包材或生产加工过程受到微生物污染,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清洗消毒不到位,卫生条件控制不当,特别是部分散装月饼,储运条件不当等情况,极易导致微生物污染。本次菌落总数超标的产品未检出致病菌,健康风险较低。
五、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脱氢乙酸和山梨酸)
脱氢乙酸及山梨酸都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防腐剂,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月饼中最大允许使用量分别为0.5g/kg、0.1g/kg。本次抽检有1个批次样品同时使用脱氢乙酸和山梨酸,但“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不符合标准值(≤1),未严格按照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使用。
两节期间工作布置: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日已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加强中秋、国庆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中秋节期间月饼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对于本次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月饼,我们已转交稽查机构对不合格产品逐一依法查处,严防不合格产品扩散。中秋节后,对月饼生产企业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突击检查,严格监督月饼生产企业落实回收食品管理制度,严禁企业将回收月饼作为食品原料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以及通过更改包装、涂改生产日期等其他方式重新销售,一经发现有回收月饼回流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中秋节月饼安全消费提示
月饼是中秋佳节的传统节令食品,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口味各异,按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主要分为广式、苏式、京式、滇式等类别。随着中秋佳节临近,月饼消费进入高峰期,现从食品安全角度就月饼选购、贮存和食用等方面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月饼,并留存购物凭证。购买时注意查看包装是否完整、盛放容器是否清洁(特别是散装月饼)、包装标示的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配料表、“QS”标识、生产厂名、厂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购买后按照包装标签标示的方法贮存,选择温度、湿度等适宜的贮存环境,贮存时限不能超过产品保质期。
三、食用月饼前要保持个人卫生, 并注意洗净双手。月饼应在保质期内食用,食用前应注意观察月饼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异味、霉变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停止食用。
四、不同类别月饼糖分、油脂等含量不同,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选购。大部分月饼糖分、油脂含量较高,建议不要过量食用,并保持均衡饮食。对于老人、儿童及肠胃不适者,建议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
五、消费者如果发现生产经营月饼的单位及购买的月饼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秋节后有生产企业使用回收月饼作原料生产食品的,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4-8月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省级监督抽检情况通报20140903.doc
相关资讯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