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标准化的一般原则
1.把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我们知道,农业综合标准化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解决农业标准化问题的一种方式。为此,在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时首先要把其对象及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以无公害肉鸡生产为例,如果在生产中把肉鸡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孤立地来考虑,而不考虑饲养(防疫)方法、鸡场空气环境质量、饲料质量、饮用水质量、生产加工环境质量及包装、运输等相关因素,那么,肉鸡很难达到无公害的目标。如果把上述相关因素作为一个系统,制定出系列标准,并加以实施,就能达到优化的效果,创造出最佳的效益。
2.以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
以系统的整体效益包括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当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发生矛盾时,不片面追求单个相关要素的效益,要局部效益服从整体效益。
农业综合标准化与单项标准化的主要不同点,是农业综合标准化以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因而也产生局部效益服从整体效益问题。这个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很重要,也是比较难处理的。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产品,而农业生产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有时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情况,这时就要求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来考虑和提出对象目标值。
3.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范围明确并相对完整
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范围相对完整是指不要把主要的相关要素遗漏,否则不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为便于系统分析,要求明确农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例如,辽宁省沈阳市在开展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化工作时,就明确提出了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化工作对象是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并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要求确定目标值,然后根据对象及其目标值,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影响对象目标值的要素一一列举出来,如重金属指标、农药残留指标、卫生指标等;再根据这些指标确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条件,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等,确定无公害蔬菜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无公害蔬菜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等。
4.充分利用现行标准,必要时可对现行标准进行修改补充
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对引入农业标准综合体内的各项标准,如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应首先采用;对现行标准中有不适合的部分可以进行修订而成为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对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则应制定企业标准,后者是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阶段中的主要任务。例如,辽宁省沈阳市原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开展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化时,列入标准综合体的标准共有28项,其中仅有6项执行的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其余22项均为本企业标准。
5.要符合农业标准综合体中标准之间的服从关系
农业标准综合体的标准之间,应贯彻局部服从整体,低层次服从高层次的要求,单项标准服从标准综合体的要求。例如,在无公害农业标准综合体这个整体系统中,需要各个功能子系统即整体的部分,如肥料、生产技术规程、环境条件要求、生产管理等有效运转,这样才能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再如,产地环境条件要服从于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综合体整体要求。
除上述五条基本原则外,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还应围绕特定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业标准综合体内各项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日期应相互配合。
相关资讯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