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这里的管理事项主要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GB/T 15498-2003规定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3-8。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202-2003《农业企业标准体系 种植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中给出的种植业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图见图3 -9,养殖企业对GB/T 15498-2003和DB11/T 203-2003的规定进行修改补充,给出的养殖业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图见图3 -10。
图3-8 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图3-9 种植业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图3-10 养殖业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管理标准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1)职责
明确由哪些部门实施此项管理活动,他们的职责、权限。该管理活动涉及几个部门时,应规定出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及其接口和相互关系,同时应明确该项标准贯彻实施检查考核的部门及方法。
(2)管理内容与方法
企业在制定管理标准时,首先确定管理内容和方法,包括:
①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②逐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
③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干、干什么、于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以及为达到要求应如何进行控制,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必要时可辅以程序或流程图;
④内容复杂的管理标准,当条的层次太多时,可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或类别分别列出若干章,分别表述;
⑤管理要求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求应当用可比较的特性表述。
(3)报告和记录
应规定该项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报告、记录格式、签发、传递路线和保存期限。
相关资讯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