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之家 登出

SPS案例研究方法:搭建管理实践与学术的桥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15    阅读:4307次

SPS案例研究方法:搭建管理实践与学术的桥梁

SPS(Structural-Pragmatic-Situational)案例研究方法是新南威尔士大学潘善琳教授及其团队为了配合中国企业的情境、文化,基于十几年的案例研究实践,逐渐摸索、构建并总结的一套案例研究方法。这套方法的特点正如其名字,是结构化、实用化和情境化的,包括三大原则、八个步骤、六种设计逻辑、八个范式模型。通过学**这个方法可以发现,案例研究也可以很结构化,是可以掌握的一种实用型方法,需要配合情境去设计。若将中国独特的管理实践经验介绍给国际学术界同行,SPS或许是一种值得大家关注的方法。

SPS案例研究方法:搭建管理实践与学术的桥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中国企业迅速成长,以华为、海尔、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的弄潮儿。
 
    以笔者从事研究的信息管理领域为例,数字化引发的商业和社会创新现象在中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我们身边有着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现象。从企业数字化创新到“淘宝村”,从高铁到数字化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了解和阐述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和新兴的社会创新现象的发生、发展,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知识体系,是学术界和实业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如何将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的管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从理论构建的角度,从结合实践问题的角度,案例研究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近年来,案例研究方法日渐受到国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逐步成为国内学者也非常重视的研究方法。然而,对国内学者而言,应用经典的案例研究方法(指常见的欧美案例研究)往往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既有的欧美经典案例研究方法在学**、操作中的局限,与案例研究初学者们在学**、发展中的种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国内学者投稿国际学术期刊时在语言上的局限性导致的。
 
    面对这些障碍,SPS案例研究方法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可以帮助案例研究者比较容易、快速地对中国特色的管理问题展开研究,这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典案例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的阐述上是非常抽象的。尽管其对于案例研究的核心原则有系统的阐述,但是对于一般学者,特别是案例研究的初学者,往往难以基于这些阐述就完成实际操作。对于通常被认定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操作过程,案例研究者往往只能通过长期的理论积累和亲身实践,并配合较高的悟性,才能做出高水平的案例研究。因此,长期以来,案例研究的准入门槛极高,成功经验难以复制。而SPS案例研究方法则通过结构化地将案例研究的过程进行分解并逐一细致阐述,为众多正在学**、体会案例研究方法的学者提供了明确清晰、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为他们对中国特色的管理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案例研究提供了可能。 
 
    第二,经典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于案例研究的具体方式往往提出极为理想化的要求,同现实情况存在较大距离。例如,经典的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在数据收集方面获取极为广泛的数据,并长时间地进行追踪研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这样的要求可行性并不高。一方面,对研究者而言,每一次去访问企业都是难能可贵的机会,无论是调研的企业范围,还是调研的时长都不是由研究者自身可以充分控制的。很多企业真正给予调研人员的访谈总时长可能不过几天时间。特别是当调研的内容涉及企业众多中高层管理人员时,收集数据的难度可谓呈几何级数增长。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案例研究者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难免有要出学术成果、发表文章的压力,这也要求他们尽可能地压缩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尽快完成研究。而针对这些现实问题,SPS案例研究方法十分强调案例研究过程的实效性,在不影响学术研究应有的严谨性的基础上,尽力简化并确保研究方式的可行性。
 
    第三,经典案例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一种固定的方式在研究中取得最为理想的结果,从而确保研究的严谨性,却相对忽视了案例研究调研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可能性。然而,案例研究的实际过程绝非事前可以充分预见的,在调研现场我们往往会遇到出乎意料的事件,得到意想不到的信息,而这些恰恰很可能是案例研究中真正的亮点,蕴藏着真正值得总结和提炼的管理经验。因此,SPS案例研究方法强调,为了做出贴近企业实践的、原汁原味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者应该在案例研究的情境中学会充分应对种种偶发事件以及出乎意料的数据,以可变通的研究方式尽可能把握每个案例的精髓(见表2-1)。
    第四,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案例研究论文时要面对很多挑战。表2-2列举了最常遇到的几种困难,例如不了解如何进行规范的案例研究,缺乏发掘有趣现象的能力,缺乏应用理论的能力或不了解理论体系,以及缺乏国际期刊的案例研究论文发表经验。而这些困难在我们构建SPS案例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都尝试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SPS案例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案例学者走上国际舞台,还能够迅速帮助中国学生掌握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国学生在学**案例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在理论基础、现象抽象能力、理论挖掘能力、高效访谈能力、案例写作能力等方面受到重重考验。没有有效的方法论引导,学生往往无所适从。而SPS案例研究方法的高度可操作性恰能使学生有章可循,尽早掌握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甚至通过结构化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英文写作方面的劣势,尽快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能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案例研究论文。表2-3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综上所述,相信读者可以了解,对SPS案例研究方法的学**可以提高案例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发表效率,从而使得更多的研究者可以掌握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借此探索新的管理理论,也让更多的中国学者可以将中国独特的管理实践经验介绍给国际同行。我们也期待SPS案例研究方法在国内管理学界的应用和传播可以使更多的研究者践行管理研究的实践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