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之家 登出

汕头市-南澳牡蛎

信息来源:质检总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    发布日期:2017-07-20    阅读:2455次

【产品名称】南澳牡蛎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 第197号

 

【保护范围】南澳岛主岛和附近35个小岛屿的周边海域,东经116°39′至117°19′,北纬23°10′至 23°32′。

 

【质量特色】蛎壳:色泽呈翠绿色,呈近等腰三角形,左右对称,壳长在6cm以上,重量25克以上;蛎体:肉质饱满、细嫩,呈乳白或灰白色,无寄生虫;口感:鲜美、细嫩,多吃不腻。

 

【地标地理】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南澳主岛及附近35个小岛屿组成。海岛地处广东省东部、闽粤交界、南海与台湾海峡交界的海域上。海域广阔,天然条件优越,有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达7000多种,海岛周围的滩涂以泥和泥沙质滩涂为主,岛周围岛礁的优势种群为褶牡蛎,其次为近江牡蛎,其分布可及浅海水域。由于南澳独特的自然环境,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饵料多样,为南澳牡蛎养殖生产提供充足浮游生物,使南澳牡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个体大(每只重20克~30克)、肉质肥美的名优贝类食品,素有“海洋牛奶精品”美称。

 

【文化背景】 南澳牡蛎肉由于味鲜美,营养全,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和市场上的抢手货,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长期以来,南澳牡蛎以南澳本岛和粤东为主要市场,并不断辐射到广州、深圳等全省各地,在这些地方的酒楼、餐馆、超市和集贸市场都有标明“南澳牡蛎”牌子的产品销售,市场销售价格比同类产品高15%-25%以上。互联网上也有许多关于南澳牡蛎的信息传播,《南澳县志》也早有记载。特别是随着南澳旅游业的进一步升温和上岛游客的逐年增加,更大大提升了南澳牡蛎的知名度,广大游客被南澳牡蛎深深吸引,上岛非吃南澳牡蛎不可。南澳牡蛎已成为南澳饮食业的招牌菜。

 

【品牌建设】长期以来,南澳县有关部门依托海岛的条件优势,把发展牡蛎作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来抓,努力走产业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南澳县政府坚持科技兴海战略,努力开拓南澳牡蛎养殖新路子,认真总结十多年来牡蛎养殖的经验,大力进行养殖技术、养殖方式的试验、研究和实践,开创了深水延绳浮筏式吊养的新养殖方法,探索出一整套深水延绳浮筏式吊养生产管理技术,为大面积开发海湾水面,发展南澳牡蛎养殖打开了新局面,形成了产业化、规范化养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1999年8月4日中央五部委批准在南澳设立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三倍体牡蛎育苗养成中试基地----“广东南澳海水养殖和海洋生物育苗示范基地”。在青岛海洋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建起了年可培育牡蛎苗2000亩以上的育苗中心。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实地验收,在南澳生长的三倍体牡蛎成贝开口死亡率、每串重量分别比二倍体减少50%和增长107%,为南澳获取牡蛎养殖高产、稳产,推动养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项目夺得全国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的5个中试基地之一。科技的创新,带来南澳牡蛎养殖的迅速崛起,获取了较佳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精选引进了太平洋牡蛎种苗,作为南澳县着眼南澳牡蛎的规模化发展,把它作为全县海水养殖的重点项目来抓。规模化生产发展的优良品种,南澳县政府高度重视南澳牡蛎的标准化养殖,认识到提高牡蛎的质量及经济效益,必须依靠制订先进技术养殖标准,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实施,指导千家万户发展生产,走规范化发展路子。在汕头市、南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海洋与渔业局的协助下,先后制订了《太平洋牡蛎苗种质量》、《太平洋牡蛎苗种培育技术规程》、《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规程》、《太平洋牡蛎质量》、《太平洋牡蛎与龙须菜生态养殖》标准制定实施发布,为南澳牡蛎示范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每年休渔期间,开展了多期转产转业渔民培训班,对牡蛎的养殖技术进行培训,重点培训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户525户,带动周边养殖1000多户渔民掌握先进的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使广大渔民脱贫致富。在南澳县政府和质监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开展了牡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先后建立市级和省级示范区各1个。在标准化示范区的带动下,目前已形成5大养殖区,全县养殖面积从1998年的3000亩增至现在的3万多亩,总面积增长了10倍,成为我国南方主要的牡蛎养殖基地之一。深澳白沙湾牡蛎养殖基地是南澳县最早开发建设的基地,目前,整个养殖基地仅吊养的牡蛎面积就达4000亩,年总产量1万吨,产值1000万元。深澳镇榴城海产育苗场的标准化示范区面积650亩,建设了一座育苗水体1000立方米的育苗场,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模式,三年来带动群众改造及新养殖南澳牡蛎3万多亩。目前,南澳县不但已创建了发展潜力大、养殖条件优越的猎屿湾、龙门湾、长山湾、东澳湾、竹栖湾等十大南澳牡蛎养殖区,全县养殖面积已达3万多亩,常年产量超过5万吨,经济效益逐年提升,2010年总产值达5580万元人民币,养殖规模独占全国沿海各县鳌头。南澳牡蛎通过精加工可以制成工业产品,不论牡蛎产品或牡蛎壳,用途很广,在药用和工业上的利用价值很高,经济效益好。如“海皇宝”牌活性钙等药品、蚝豉罐头、蚝油、畜牧饲料制品、装饰品等,在建筑上用于贝灰、水泥及建筑物的装修用品等。同时,美国FDA的专家多次到南澳岛,对南澳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南澳牡蛎进行质量检测,认定符合国际标准,达到出口的各项要求。使产品在国内大中城市以及香港、台湾、日本、美国、欧盟等国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国际市场销售量大,产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大。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太平洋牡蛎(Crassotrea gigas)。

二、养殖环境。

  养殖海域潮流畅通,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废水污染,水温10℃至32℃,海水盐度13‰至32‰,水深3.5m至10m,退潮时不得低于1.5m,pH值6.2至8.5。

三、养殖技术。

  1. 苗种:来源于保护区范围内天然采集。

  2. 采收:养殖周期9至12个月,起捕规格:壳长不小于6cm。

  3.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砺壳翠绿色,砺体肉质呈乳白,口感鲜美、细嫩,内体边缘有一轮淡黑色。

  2. 理化指标:蛋白质≥14%,脂肪≤3%。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