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之家 登出

“农耕文明”新时代

信息来源:南粤质量    发布日期:2018-07-31    阅读:3738次

“农 耕 文 明”新 时 代

——广东省 获得12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广东作为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各具特色的地域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标志产品,这不仅仅是地区标志,也是农产品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更是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陈皮加上“新会”、红茶加上“英德”两个字,其身价不仅翻几倍,而且远销海内外,这只是广东一些老产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身价倍增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在挖掘和帮助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工作中,围绕地标产品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工作思路,全省获得12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其农产品价格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高出了20%-45%。一张小小的椭圆形的绿色标识,不仅使一批传统产业重焕生机,而且使农业大幅增效,农民大幅增收。

  据了解,广东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年总产值已达225.4亿元,较保护前的93.8亿元增长56%,受惠农户764813户、养殖户5805户、生产企业986家。获保护后,农民年平均收入达8685元,较获保护前的6500元增长了55%。

  目前,广东获得的121个地理标志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传统加工食品、传统手工艺品,分别占获批保护产品总数的64.29%、28.57%、7.14%。依次分布在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地区,分别占全省的32.14%、30.36%、26.79%、10.71%。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部门在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将该项工作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区域品牌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方面,全省质监部门积极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加强产品监管,制订产品地方标准,规范产品生产,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帮助地方政府开展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来推介地理标志产品,逐步形成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效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使一些具有广东特色的老产业纷纷焕发出新风采,地理标志产品已经成为地方的质量名片。

  “英德红茶”以其形、色、香、味驰名中外。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茶农生产积极性低落,一度出现茶园丢荒或毁茶改种其他作物现象,英德红茶没落,曾经很长时间地淡出人们视野。近年,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英德市政府专门制定《英德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质监部门组织生产经营者学习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和地方标准,帮助企业掌握从选种、种植、栽培到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了生产,有效地保障了“英德红茶”的产品质量。“英德红茶”因此重焕生机,市场份额逐年扩大,茶叶面积从低潮时1333多公顷增加至4893公顷,年产量约4000吨,产值近15亿元,品牌价值为14.54亿元,成为英德的特色品牌和支柱产业。

  在质监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产品获准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后,及时增加科技投入,采用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大部分地理标志产品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使分散的农户形成集中生产,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升了生产方式,有效地推进了产业化和规模化。

  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江门市新会柑橘种植和陈皮的加工产业可谓远近闻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的减少,鲜果的价格下跌,使陈皮产业逐年衰败,产业规模的逐年萎缩,对陈皮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为使这一百年产业得以复兴,江门市和新会区质监局从挽救柑橘种植入手,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有关农业专家和有经验的种植户,制定出了柑橘生产过程的产地条件、选种、育苗、播种等各环节的标准种植规范,形成了科学性、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化规范种植体系,从而解决了柑橘病害以及品种退化问题。在柑橘和加工的陈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使柑橘种植规模逐渐从660多公顷增长至2600多公顷,逐渐实现了传统、单一的柑橘、陈皮产业由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向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年产值从4千多万元增长至17.5亿元。

  长期以来,在低质低价的农产品堆积滞销,高质特色产品却遍寻不到,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振兴地理标志,成为农业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如今,地理标志产品已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销售价格明显提升,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以前珠海市的“白蕉海鲈”,由于水产食品安全制度尚未完善及品牌建设不到位,以致养殖面积减少、销售萎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珠海市和斗门区两级质监部门围绕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帮助养殖龙头企业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发展。首先是将示范区建设、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研究项目纳入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资助范围,资助与白蕉海鲈相关的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其次是建立白蕉海鲈的无公害养殖、收购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和农业地方标准,为标准化养殖模式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目前,珠海白蕉海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辐射养殖面积达1200多公顷,年产值达16亿元,较之前增长10倍。随着白蕉海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斗门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白蕉海鲈为主体,包括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产业集群。

  广东作为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各具特色的地域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地理标志产品,这不仅仅是地区标志,也是农产品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更是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升农业产业市场竞争中,地理标志作为无形资产,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地区对外宣传的名片,将有利于提升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供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