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之家 登出

梅州市-西岩乌龙茶

信息来源:质检总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    发布日期:2017-05-17    阅读:2778次

timg (1).jpg

【产品名称】西岩乌龙茶

【保护范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行政区域

【地标地理】西岩山是粤东名山,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境内。主峰海拔1256米,连绵起伏、峰恋叠嶂、岩泉渗流、云雾缭绕,满山遍野都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自然景致,其中有“公鸡髻石”、“清泉石上流”、“仙人桥”、“仙人打鼓石”、 “蟒蛇出山”、“仙人茶壶”、“飞来石”等景点,清康熙年间进士杨之徐游览西岩山后曾写诗赞道:“望到西岩不尽峰,连天翠色意何浓;一朝雷雨绕云起,却怪深山有伏龙。”西岩山胜景美不胜收,自然奇观、数不胜数。清道光二年,阮元撰写《广东通志》时,已将西岩山列为“名山胜景大埔县志》。西岩乌龙茶产区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21.2℃—22℃,年日照时数1730.4小时,年降雨量1400—2500毫米。西岩乌龙茶产区具有山高日照短,云雾雨量多,冬春不严寒,盛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茶树生长更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大埔县区域土壤类型为:黄壤、红土壤、赤红壤和水稻土四大类。黄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以上,西岩山以黄红土壤为主,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植被生长良好。PH值为3.97—4.46,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含量2.35%~3.93%)和几十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优质产茶地。低海拔地区和平原以赤红壤和水稻土为主。这部分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土壤熟化程度较深,肥效较高,P H值3.97—4.46,适宜茶树生长,是不可多得的高山产茶区。                                                                                                                                                                                  

【历史渊源】西岩乌龙茶产地大埔县建置源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的义招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恋洲两都置县,改名大埔县。大埔县地处粤东北边垂,这里群山环抱,峰恋重叠,溪河遍布,山青水秀,有“山中山”之称;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名茶”。历史上位于枫朗西岩山的“西竺寺”出产的乌龙茶便驰名遐迩,这就是西岩乌龙茶最初的渊源。大埔县历史悠久,是佛教惭愧祖师(817-866)静心修行,默诵佛经之所,有着浓厚的禅文化。目前大埔县的主要景点包括西竺寺、倚岩寺、万福寺、赤蕨寺等都是禅文化的载体。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本土自有的茶文化,且使禅茶融为一体而成为禅茶文化。因而自古便有“禅茶一味”之说。它由禅而兴,继由禅而成熟,终因而成就禅茶。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在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也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大埔县禅茶文化注重“和、静、怡、真”,既理事圆融和谐,又雅俗同享,在人生日常事务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西岩乌龙茶便是大埔禅茶文化中精品之一。大埔县的禅茶文化将正气溶入和中,将分享溶入平静中,将雅气溶入神怡中,将聚集人心溶入真心中,发挥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优化素质、和谐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现状和知名度】从改革开放后,农村体制改革,茶场的经营机制也发生改变,实行定产承包制度,使西岩乌龙茶种植和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知名度不断扩大。但在八十年代初,由于资金欠缺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曾一度致使茶树衰退,产量有所下降。近十年来,大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西岩乌龙茶的保护和发展,把其作为新的经济产业来抓,在政策上对茶叶生产企业按照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在金融贷款、发展用地和申报农业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方位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大埔县委、县政府把西岩乌龙茶的保护和发展与本地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结合起来,以绿色生态文明为导向,利用西岩乌龙茶产区原生态森林及其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全力打造 “自然生态、绿色文化、科技产业”的集茶树种植、加工、经营与生态旅游一体化的大埔县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以茶树种植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带动茶叶的生产和营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此项目近年已被县委、县政府列为重点工程之一,安排县领导亲自挂钩督办,全力推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加上科学使用有机茶生产技术,茶园机械采茶技术、热风焙茶树研制及应用,西岩乌龙茶生产标准、西岩乌龙茶系列茶生产标准等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实用技术,涵盖整个茶叶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促进茶叶品种层次进一步升级,西岩乌龙茶形成以名优茶为重点的产业化格局。目前西岩乌龙茶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1200吨,总值近1.92亿元,创税利2100万元,已建成1个万亩茶叶基地和1个4吨制茶厂,周边8个茶叶专业村。大埔县已形成了以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茶叶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有3家,目前西岩乌龙茶种植面积达到2.5万多亩,2011年产量为1600吨,产值约2.8亿元;规划至2014年,种植西岩乌龙茶面积3.5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800吨,产值超过3.2亿元。目前,西岩乌龙茶除畅销梅州、潮州、汕头外,还远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发达地区以及海外各地,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和社会交往的珍贵礼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的好评,在广东省已形成较强的品牌影响力。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被评为优秀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在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20强中名列15位;2007年西竺牌有机茶王在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荣获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产品;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12年荣获2012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金奖。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中小叶乌龙茶品种及当地群体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黄壤、红土壤、赤红壤和水稻土四大类。黄壤、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至1000米以上,西岩山以黄红土壤为主,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植被生长良好。土壤pH值为3.9至4.7,有机质含量2.3至4.0。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无性系繁育茶苗。

2.采摘期:每年只采春茶一季,时间为每年3月初至5月中旬。

3.采摘标准:驻芽两叶或驻芽三叶的鲜叶。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采摘→晒青→做青(摇青)→杀青(炒茶)→揉捻→干燥。

2.工艺要求:

(1)采摘:新梢要求适度成熟,新梢生长达到中开面(形成对夹叶即驻芽两叶)最适宜。茶青不损伤,不晒伤,不带鸡臂蕾、不带表面水。

(2)晒青:薄摊轻晒,以晴天上午9至11时,下午4至5时最适宜,茶青失水率15%左右,叶色变暗,端叶下垂为适度。

(3)做青:包括碰青(摇青)及静置多次互为交替,是形成西岩乌龙茶特有香味品质特点的关键环节。每一轮碰青(摇青)次数由少渐多,力度由轻渐重,静置时间由短渐长,摊叶厚度由薄渐厚。

  (4)杀青:高温快速,杀熟、杀透、杀匀。

(5)揉捻:松压结合,促使条索紧结,叶细胞破碎率适中。

(6)干燥:分为初烘、复烘二个环节,初烘温度150℃,焙时20至30分钟尽快蒸发茶胚水,毛茶失水率≤7% ;复烘温度100℃,焙时延长,采用“文火薄焙”做法。烘焙过程要对茶胚适时翻拌,使茶胚受热及失水均匀。

3.精制:毛茶规堆、投料、筛分、风选、拣剔复焙、包装等环节。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特征

外 形

条索肥壮紧结,饱满光滑匀整、色泽黄褐油润

香 气

花蜜香味,清香天然,香浓持久

汤 色

橙黄明亮、略显金黄

滋 味

醇厚甘润、浓醇鲜爽、回甘性好

叶 底

嫩绿,匀齐柔亮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浸出物,%(m/m)     ≥

36

茶多酚,%(m/m)       ≥

21

咖啡碱,%(m/m)       ≥

25

水分,%(m/m)         ≤

6.0

粉末,%(m/m)         ≤

1.0

灰分,%(m/m)         ≤

6.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上一篇]增城丝苗米
[下一篇]肇庆市-封开油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