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会员之家 登出

韶关市-仁化白毛茶

信息来源:质检总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网    发布日期:2017-07-21    阅读:2661次

【产品名称】仁化白毛茶

 

【保护范围】广东省仁化县红山镇、城口镇、丹霞街道办事处、董塘镇、闻韶镇、黄坑镇共6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批准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4年第96号

 

【产品特色】仁化白毛茶的茶树品种主要是本地茶树经过多年的种植和改良形成的,受仁化县产地环境气侯的影响,茶叶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内含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具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减肥健美,防癌抗病的作用,以香气清幽如兰,滋味鲜爽甘醇且耐冲泡而著称。

 

【历史渊源】仁化白毛茶历史悠久,据中国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位研究员主编的《世界茶叶100年》中研究论证:“唐朝、五代韶州(后改名为韶关)的曲江、仁化……等县均已产茶”;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岭南茶生韶州,其味极佳。韶州生黄茶,产于韶州各县”;清代同治《韶州府志》卷十一物产篇记载:“毛茶出西山有白毫,苦涩大寒,消暑解热去积滞”,西山即仁化县董塘镇安岗云龙寺一带地区;明嘉靖《仁化县志》土产类记载有:“茶类:有青茶、黄茶、甜茶、苦茶”;清康熙《仁化县志》和清同治《仁化县志》都有记载:“茶有白毛、黄毛两种,黄岭(注:今仁化县红山镇境内之黄岭嶂)山窝产白毛茶,时称白茅茶”。 据仁化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仁化白毛茶就已成为朝中贡品。

 

【现时状况】建国初期,仁化全县种茶360亩,仅有红山镇烟竹一个茶区,茶叶产量有限。建国后经专家进行调查,在全县发现茶叶种植品种较多,其中以小楣水、黄岭嶂腹部十多个自然村种植的白毛茶最优,其味甘醇、汤清晶莹,具有独特兰花香型。改革开放后,农村体制改革,实行定产承包制度,仁化白毛茶种植和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知名度不断扩大。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茶园面积首次突破10000亩。90年代后期,由于资金欠缺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全县大部分集体茶场茶园丢荒严重, 1998年干茶产量仅达到5000公斤,全县投产茶园基本限于农户个体茶园,面积仍保持较快速增长。仁化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把仁化白毛茶的保护和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出台了《仁化县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扶持政策,培育了一批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新产品开发和相关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为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多次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亲临实地考察指导,并协调各方资源加速仁化白毛茶的发展。县财政每年拿出100多万元作为科技推广专项经费,鼓励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围绕仁化白毛茶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精深加工、工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

 

【知名度】近年来随着制茶工艺水平和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仁化白毛茶的品质更优良、口感更独特,茶叶产销量节节高升,茶叶销售价格一般在500元/公斤左右,最高售价可达2万元/公斤,茶农和企业的效益比之前翻了数倍,但仁化白毛茶产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仁化白毛茶除了畅销韶关地区外,还远销广州、珠海、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以及邻近的湖南省和江西省等地,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和社会交往的珍贵礼品,在广东省内和周边地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仁化白毛茶凭着优秀的品质收获了大量荣誉,在国家级和省级的茶叶评比中荣获多项殊荣:1992年荣获广东名茶称号;1994年评为全国林业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6年荣获广东名茶称号;1998年获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2011年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等。此外,仁化县政府结合本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新的内涵,成立茶业协会协调引导全县仁化白毛茶产业的综合发展,并于2013年4月在仁化白毛茶的主产区红山镇举办了第一届仁化白毛茶茶叶节,提高仁化白毛茶的产品知名度,打造仁化县特色农产品,推动仁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借助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的旅游开发把仁化白毛茶的保护和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以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利用仁化白毛茶产区原生态森林及其天然独特的地形地貌,全力打造 “自然生态、绿色健康”的集仁化白毛茶种植、加工、经营与旅游一体化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产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丹霞1号、丹霞2号。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50m至1200m、坡度≤35度的山地;土壤为黄壤或红壤土,pH值4.4至6.5,土层厚度≥55cm,有机质含量≥2.2%。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扦插繁殖的方式进行育苗。

  2.茶树种植:

  (1)定植时间:2月份至3月份或10月份至12月份。

  (2)定植密度:单行种植,密度≤45000/公顷;或双行种植,密度≤56000株/公顷。

  3.茶树修剪:幼树3次定型修剪,投产茶树则在每年春茶采摘后修剪。

  4.土壤管理:每2年对茶园土壤进行一次深耕压绿填埋山青、农家肥等有机肥改良土壤。

  5.施肥:每年每公顷施优质有机肥≥3.5吨,化肥≤300kg。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1.采摘时间:每年2月底至5月初,9月至11月初。

  2.采摘方法:提手采,严禁捋采和抓采。

  3.鲜叶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初展,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头蒂、茶果和老叶。

五、加工工艺

  1.绿茶加工工艺:

  鲜叶→杀青→揉捻→烘干→筛分→包装→产品。

  (1)杀青:采用连续滚筒式。

  (2)揉捻:轻揉搓条、老叶热揉、嫩叶冷揉。

  (3)烘干:毛火烘干控制风口温度115℃至125℃;毛火烘干后将茶叶摊凉至室温,然后进行足火烘干,风口温度90℃至105℃。烘干后茶叶水分含量要求低于7%。

  2.红茶加工工艺:

  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筛分→包装→产品。

  (1)萎凋:叶片失去原有光泽,叶色由鲜绿变成暗绿色,青草气味减退,略显清香时结束萎凋。

  (2)揉捻:60分钟至90分钟。待茶汁溢出,茶叶成条率大于90%后停止揉捻。

  (3)发酵:室温控制在22℃至28℃之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发酵2小时至6小时。

  (4)烘干:毛火烘干控制风口温度115℃至125℃,时间10分钟至15分钟;毛火烘干后将茶叶摊凉至室温,然后进行足火烘干,风口温度90℃至105℃,时间15分钟至20分钟。烘干后茶叶水分含量要求低于6.5%。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绿茶:

级别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外形

肥壮、嫩绿披毫

肥嫩、绿润显毫

黄绿嫩

香气

清香馥郁持久

栗香持久

茶香纯正

滋味

鲜爽

鲜醇

醇和

汤色

嫩绿明亮

绿明亮

黄绿明亮

叶底

嫩绿明亮

绿明亮

黄绿亮

  (2)红茶:

级别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外形

条索紧细,金毫满披润亮

条索紧结肥壮、金毫显露

条索较紧结,金毫略显

香气

花毫香浓郁持久

花毫香显,持久

香气纯正

滋味

浓醇鲜爽、甜韵显

醇厚鲜爽

浓醇

汤色

橙红、清澈明亮

橙红明亮

红亮

叶底

柔软、匀齐红亮

匀整、红亮

红亮

  2.理化指标:

  (1)绿茶:茶多酚≥23%,氨基酸2%至4.5%,水浸出物≥38%。

  (2)红茶:茶黄素≥1.1%,氨基酸2%至4.0%,水浸出物≥36%。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相关资讯